wugr 于 01-05 說到
就是這些人情婆媳關系,中國人曾經建設了強大的封建帝國。只是,如今這東西過時,留下的思想有時成為了發展的羈絆而已。想知道答案,把老外孩子徹底放在中國環境中成長,別告訴他自己是外國人,等到他長大的時候去問他就曉得答案了。至少會讓你知道,這和中國人本身并沒有關系……
liubaiyu 于 01-05 說到
活出自己的精彩,懂禮才能懂中國,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。
小小夏 于 01-05 說到
不是壓抑,而是還不夠開放。其實我覺得在現在的社會保守些沒什么不好。
包頂峰 于 01-05 說到
文化差異 可能使得老外有些事情不能理解吧 至于那個“分分分” 這個確實是個大難題 但是中國的國情是老外解決不了的 將近14億人口 教育問題如何解決 暫時只能靠硬性指標啊
SVN雪陽 于 01-05 說到
別整那些亂七八糟的,自己想怎么活就怎么活,改變自己簡單改變別人很難
依然范德彪 于 01-05 說到
確實很壓抑 這個問題 已經困擾幾千年了 現在已經稍微好些了
也或許嚴重 反正不知道一百年后會不會變的好些
mao.mao 于 01-05 說到
干嘛總是拿老外說事啊,外國人畢竟不理解中國的復雜性,中國人的事還得自己來解決。
q3302358 于 01-05 說到
什么叫博大精深、什么叫歷史悠久,這就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沉淀下來的,沒有累,只有浪漫。這是中國藝術,你們老外不懂,你們OUT啦!
lomido 于 01-05 說到
老人帶孩子不單是年輕人依賴老人這么簡單的事,老人也喜歡享受這樣的天倫之樂,他們老外的很多老人也想帶,年輕人還不信任,也不愿和老人處在一起,而我們中國卻能享受這種一家人的其樂融融的幸福感,這怎么能說成是剪斷了依存而砍掉了內部矛盾呢?是拉近人家人關系制造了和諧幸福!當然如果老人喜歡自己過我們也是支持的。
wugr 于 01-05 說到
中國女人那么麻煩,那還那么多老外想找中國女人干嘛?是外國男人為之前的不負責內疚哇?
匿名網友 于 01-05 說到
不要批判我們的文化,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,真的要是把你們那一套拿過來的話,中國早就亂套了!
公瑾゛ 于 01-05 說到
當年學不了人家那種淡然呀 想法就不一樣 其實人家的活法挺好 應該學習
xiandongxd 于 01-05 說到
連生你養你把你帶到世上的媽媽,你都不救,你能救你老婆?!不可能!我看你肯定自己先跑了。我要是你老婆聽你這么說,一定離開你。連毫無保留愛你的母親你都不愛,你能愛你老婆?不可能!
這不是大逆不道是什么呀?中國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本,就會生活的自由快樂!不是孝養父母使你活的累。是貪婪,傲慢,無知使中國人活的累!
半拉雞蛋餅 于 01-05 說到
文化不同,我們當然需要換一個文化視角來看我們自己的生活,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肯定是有好的東西,有適合我們中國人的東西,看六人行讓我深有感觸,美國式的快餐式的戀愛在中國人看來是對感情的褻瀆,文化適合自己才是好的
jawidx 于 01-05 說到
中國古老文化,博大精深。連中國人都在不斷的學習,體會。
老外要釋放,要輕松。充其量稱得上個簡單,絕不是什么淡然。你連復雜的環境都沒有,淡什么然啊!
不經歷,是體會不到的。
丸子大人momo 于 01-05 說到
有的時候真覺得這些東西很累~我都想不明白,為什么要這樣,為什么要那樣,要真講規矩還比不上臺灣講的正統
Carolen 于 01-05 說到
文化不同而已,中國人長存下來,中國文化已經適應了中國的國情了,總體來說,我們在此生活得還比較好吧
吾愛 于 01-05 說到
中國有句古話“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”.關于老婆和媽媽同時掉進水里的問題,通常成熟的人不會問這個問題.
kuko__311 于 01-05 說到
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,不可能都那么完美,任何思想,精神的狀態無時無刻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,任何一個國家如果都處于13億人口的數量環境下,我想他所思考的就不只是生活是否壓抑的問題了,中國能夠達到現在的這個程度,國人能夠到達現在的這個程度已經算是一個偉大的跨越了。
bigbang 于 01-05 說到
在街上你如果對 長的不怎么樣的女人說“你很漂亮”
人家當然會罵你了……
我們是對感情負責,所以才會傷心,不像老外,到處插,到處被插。
竭誠保 于 01-05 說到
為什么我還活著.因為還有中國男足.一個這樣的群體都有臉能在世上瀟灑的活著.我為什么不能.
摸著石頭過河 于 01-05 說到
是啊,中國人活得確實太壓抑了!不是愿意壓抑,而是迫于無奈;不是不想解脫,而是解脫不了!
陌路狂花身為天朝子民 于 01-05 說到
身為天朝子民,我很慶幸中國還有人情味這種東西,鄰里街坊會相互關懷,生病了會帶些雞蛋補補身子,下雨了會相互提醒收衣服,過年了會經常家里坐坐聊聊閑話……好不愜意。相反外國人缺少這種人情味,至少外國人的人情叫做Favors,沒有我們中國這種味。正因為這股味,中國才是中國,即使在國外,中國人始終是中國人,不會被外國那種文化所泯滅,我們中國人的文化才是包容一切的文化!
wu970504711 于 01-05 說到
某些事情是需要根據本國的國情、教育、思想而定! 難道讓變形金剛和葫蘆娃去斗?.
周冬祥123 于 01-05 說到
有些是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形成的,你能說人活在這個世上就是為了自己而活,那樣的人太.....
dc1988816 于 01-05 說到
說的很好,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雜,心靈的負荷重了,就會怨天憂人。如果你簡單,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。簡單生活才能幸福生活。要定期的對記憶進行一次刪除,把不愉快的人和事從記憶中擯棄。格式化自己,就是為了刪除你。張愛玲說:因為愛過,所以慈悲;因為懂得,所以寬容。活的太壓抑了吧好。
JoanT 于 01-05 說到
外國人真就活得那么瀟灑嗎? 許多差別都是文化差異導致的,文化沒有孰好孰劣,當然我們承認,他們的思想更開放些,取其精華吧,因為他們文化里面的糟粕真得挺多的!
invencer 于 01-05 說到
觀念不一樣,為什么只聽見老外說我們,從來沒聽見我們說老外?老外的東西就一定好么?
我不想上升為崇洋媚外的高度。但我們自己覺得舒服就行了,腳在鞋子里,冷暖自知。
菁27 于 01-05 說到
國情本來就不一樣的,所以也沒有必要什么都向外看齊,關注孩子,給他們應該擁有的快樂童年就好~~不要總是這輔導班,那培訓班,孩子不是鸚鵡~~~
快樂先生 于 01-05 說到
中國出的很多文章就是過度自卑
作者寫這文章時候能不能動動腦子啊…………
不同國家存在差異是必然現象,再正常不過了。
為甚麼有了不一樣就是國外的好呢??
全一樣了,這還是中國麼?
不能這麼一味求同吧…………
只要不是原則問題,任何思想,任何價值觀都是可以接受的
老外說中國太壓抑,我們說老外太放蕩……
匿名網友 于 01-05 說到
有人說是文化差異,本來就是文化差異啊。別說中國人都習慣這樣的生活狀態,在中國允許你淡定么?本來就和人家有一百年差距,別老拿5000年文化當遮羞布,現在都信息全球通了,中國人放個P西方人馬上就聽到,別讓人恥笑了,差距就是差距
t田 于 01-05 說到
外國人活的挺開放,一樣還是有很多痛苦,不受這個苦就得受另一種苦,我覺著還是本分的,憑良心活,就是壓抑一點也不錯
fghfhfh 于 01-05 說到
支持你,跟我想的是一樣的,我希望我的祖國不要以為5000年的文化沉淀為借口,去排斥一切。
勇往直前2011 于 01-05 說到
這樣一篇文章卻仿佛觸到了一些人的痛處似的,馬上跳起來大罵。一個人固執己見而拒絕相異的信息,等同于限制自己的發展。一個國家固守自己的成見,而拒絕一切相異信息,國家也會無法發展。有五千年的文化并不能成為我們固執的借口。
vinses 于 01-05 說到
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 而且到今天這種文化還能延續! 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文化當然也就會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! “我” 生在中國,長在中國 從小也接受著中國文化的教育,我認為我很幸福這樣很好 ,雖然有時候會覺得苦覺得累 這并不是因為中國自古文化造成的 中國的 忠 孝 義 仁 成就了多少美好的人和美好的故事!
wangqi1711 于 01-05 說到
老外在說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,生活是生活,工作是工作,生活中就應該好好去享受生活,放松一點,自在一點 而工作中就應該去遵守一定的規則,不像中國是一些需要關系,需要人情才能解決問題的。。。
fnglng 于 01-05 說到
哪一個強大的民族沒有嚴格的紀律去約束?一味的追求過于形表的自由就是放縱,最后結果就是散漫、驕淫奢逸、好逸惡勞。
并不是所有國外觀念都是對的,中國幾千年的深厚民族文化就被他們幾個觀念給抹去了?
23世界 于 01-05 說到
中國人骨子里的傳統在別的國家眼里就是腐朽了,也確實,這年頭好的沒繼承,壞的都能得到傳承
iego601030 于 01-05 說到
嚴重同意~~~~~但是一時半會無法改變!中國的封建史太長了~~~~~~有些東西是骨子里的!
緣西 于 01-05 說到
很難做到,當年我也有和你一樣的想法,結果是這樣培養的小孩進入傳統的小學中學后,被老師批評為習慣不好,太過自由,太有性格,長期受到批評,哎,怎么辦呢?
劉磊 于 01-05 說到
我已經給我自己定下目標了,將來我有孩子的話,絕對不讓他接受中國的“分分分”的應試教育,讓孩子自由的享受人生
干花 于 01-05 說到
這個是外國人寫的嗎?還是某個中國毛孩子自以為外國人是這么想的,這么說才替他們說的?
國外的文化有些非常值得借鑒,比如教育問題。
但是!不是有些東西是不一樣的。人家女孩子穿絲襪很美。你純爺們為了帥也去穿絲襪嗎?!
人家李嘉誠14歲輟學,可以依然能夠獲得成功。你就可以因此放棄學習嗎?
不是成功者身上所有的東西就一定要去去學習的。